去九宮格時租鄉村振興在行動|古鎮西河的美麗蝶變_中國網

雅芳💕最寵愛女人

新華網合肥5月29日電(湯陽 吳萬蓉)從昔日藏于深閨少人問津的水鄉古鎮,到如今成為游客心向往之的文藝打卡點,西河,這個坐落于青弋江畔、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紅楊鎮境內,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鎮,在短短十年間完成了美麗蝶變。

晨曦中航拍的西河古鎮。紅楊鎮供圖

通過將全域旅游融入經濟發展、鄉村私密空間振興建設布局,挖潛時租場地資源、筑巢引鳳,打造集文化、旅游、生態、休閑、體驗、運動等多元產業融合的“城市后花園”,西河古鎮所在的紅楊鎮成功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。2023年,當地鄉村旅游游客接待量達100萬人次。

“古鎮煥發文藝范”

“朱老師扎根西河這十年,始終致力于推動西河古鎮文化藝術發展、西個人空間河老街保護開發利用,積極宣傳推介西河,與西河居民由‘新鄰居’變成了‘老朋友’,結下了深厚的情誼。”5月18日,在“感謝西河好鄉親·朱明德在西河十年”共話鄉村振興發展座談會上,紅楊鎮鎮長楊興的一席話,引起了現場很多鄉親的共鳴。

2014年,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,退休后的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七屆理事、中國書畫家研究會副會長朱明德,在朋友的建議下來到西河。由此,這位生于河南商丘、長在古都洛陽,自幼深受書畫藝術熏陶,堅持數十年筆耕不輟的畫家,便開始了與這個江南古鎮的“雙向奔赴”。

朱明德在教授當地兒童學習繪畫。紅楊鎮供圖

“西河的鄉親們,給了我融入生活的機會,讓我能深切感受到他們生活勞動的狀況,了解徽派文學藝術淳樸厚重的文化底蘊。”十年里,朱明德不但創辦了西河第一家美術館“朱明德畫畫的地方”,積極用藝術作品推介宣傳古鎮,而且還主動幫助當地引進文藝人才,借一些知名作家、藝術家之力,為西河和紅楊鎮的發展引進資源、建言獻策。

在當地黨委政府和藝術家們的共同努力下,2014年西河古鎮入列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,2018年獲評3A級景區……越來越濃的文藝范,讓沉寂已久的西河古鎮重新熱鬧起來,成為市民游客的打卡之選。

“小買賣越來越紅火”

“近年來,紅楊鎮緊緊圍繞‘文化旅游新高地、綠色生態大花園’發展定位,通過資源整合、農旅融合、精品打造,山水休閑游、非遺文化游、親子研學游、運動體驗游等業態蓬勃興起,全域旅游格局正逐步形成。”紅楊鎮黨委書記華中剛說。

琴友在徽音堂古琴館開展交流活動。儲亞潔攝

越來越紅火的“西河小買賣九宮格”,既為朱明德和藝術家們的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和靈感,又轉化成一個個文藝作品,成為宣傳西河的名片。

“章明娟夫妻倆把西河住家改造成三層樓的民宿:西河別院。徽派風格,裝修講究,能接待游客50位……上海一家企業在西河糧庫的改造項目叫西河鼎世府文化創意園。目前,民宿、陽光休閑園、商貿都開始啟用訪談了。”

“張海英原來賣烤紅薯,其老公陶利民在上海打工當瓦工頭兒,最多帶過一千人。西河旅游開發了,他們辦起‘海英面館’,逐漸成熟,加上各種小炒,還把蒿子粑粑做成品牌。”

西河管委會主任王燕坦言,經過十年的發展,西河古鎮上現已聚集了張松畫室、弋農古琴、王大仁美術館、徽音堂等10個文藝類展館和非遺傳承展示館,二月二百家宴、月上西河·民俗文化節等品牌活動影響力日益擴大,2023年帶動旅游收入近800萬元。

西河百家宴活動現場。吳瓊攝

“鄉村振興匯聚新力量”

鄉村旅游離不開社會資本,紅楊鎮堅持“政府搭臺、企業唱戲、共建共享”的發展思路,把經營管理交給市場,用政策服務做好配套。

“我們連續9年出臺《促進全域旅游加快發展獎扶辦法》,累計獎扶資金600余萬元,引導企業提升建設標準和服務管理水平,已建成運營精品民宿16家,引進研學旅行基地10家。先后榮獲‘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’‘中國慢生活休閑體驗鎮’‘安徽省特色旅游名鎮’‘安徽省最佳旅游鄉鎮’等稱號。”楊興介紹說。

與此同時,在朱明德和藝術家們的引薦下,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被匯聚到西河古鎮鄉村振興的進程中。“朱老師幫助引進的安徽步月建設有限公司,實現稅收近百萬元。我們與紹興市上虞區嶺南鄉締結為友好鄉鎮。現在,紅楊發展的路子可謂是越來越寬,朋友越來越多。”華中剛說。

紅楊山汽車體育公園航拍。紅楊鎮供圖

隨著紅楊鎮旅游資源不斷聚合,鎮域面貌不斷提升,旅游項目招商實力也在不斷增強,通過與多家旅行社簽訂旅游市場開發戰略合作協議,擴大送客渠道,紅楊鎮推出了休閑一日游、精品二日游等適合各類人群的特色線路,同時開辟了以“走紅色路線,聽紅色故事,憶紅色歷史,傳紅色精神”為主題的紅色旅游線路,實現了優質旅游景點線路化。

“下一步,紅楊鎮將繼續堅持全域旅游產業發展不動搖,做好農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、共同富裕的大文章,全力破題民宿發展和研學產業,把更多人氣流量轉化為發展留量,努力打造全域旅游紅楊發展新路徑。”華中剛表示。

發佈留言